English

着力把住宅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

1998-05-18 来源:光明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 郭松海 我有话说

“居者有其屋”是老百姓世代的梦想,也是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住宅建设取得巨大成绩,广大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。但与此同时,至1996年底全国还有380万住房困难户,并且城镇人口每年还以500万速度在递增,住宅需求依然很大;另外,还有为数众多居民的住房和住房环境急需进一步改造。因此,我国城镇住宅业应该有一个大发展。

根据我国小康发展目标,“九五”期间,我国住房年均建设量为2.4亿平方米,每年约可引发消费资金4000亿元,约占目前我国居民存款的十分之一,这说明居民对提高住房消费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。只要政策对头,有千百万老百姓的参与,住房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消费热点。通过住宅消费市场的拉动,各方齐心协力,完全可以把住宅业培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目前全国商品住房空置近6000万平方米,一方面是大量住房空置,一方面是部分居民需要住房。要想把住房的潜在市场需求变为现实需求,进而推动住宅业的发展,需要我们着力做好住房制度改革、调整售房价格、发展住房金融三个方面的工作。

一、加大房改力度,转换住房分配机制,促进住宅的低租金、福利型的供给,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,到商品房市场去租赁和购买。我国房改已全面铺开,但各地房改进展不平衡,有些地方因种种原因进展还较迟缓,租售比价调节不尽合理,企事业单位建房、购房以福利形式分给个人的现象还较普遍。人们住房商品化的观念还没有形成,“住房等分配,消费不负债”仍然是习以为常的事,个人难以成为住宅市场的消费主体。

房改十几年来一波三折,历程坎坷。实践证明,我们必须加大房改的力度,尽快缩小不合理的租售比价,在条件具备的城镇尽快实现成本租金,进而推动公房出售;尽快摒弃行政手段的实物分配改为货币分配,建立住房基金,把它从行政事业单位的积累基金和非生产性建设基金中分离出来,然后将它作为职工消费基金纳入职工工资;打破住房单位自建自用的小生产格局,实现住房的社会化、商品化。

在改革旧的住房制度的同时,要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制。针对高、中、低不同收入对象,建立不同的供应体系。对低收入居民提供有财政补贴的住房,以优惠价或低租金出售、出租,保障低收入者“居者有其屋”。同时,政府应制定政策允许已购公房上市、差价购房,通过“现住房置换得一块,银行抵押款借一块,个人积累补一块”,以增强职工住房消费能力,使职工在住房升级换代过程中,推进二、三级市场联动,消化空置商品房,促进住房资金良性循环,增加政府财源。

二、理清商品住宅价格构成,想方设法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和房市价格。

据建设部统计,1980年全国商品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销售价格平均为120—150元,1995年上升到1710元,16年间价格上涨了11—14倍。目前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三城市每平方米房价都在3000元以上。房价过高使得一般职工难以问津,挫伤了居民购房的积极性,个人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在市场中难以确立。

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,除了通货膨胀拉动因素外,主要原因是价格构成不合理。据调查,一些省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收费项目过多,一般都在100多种,其中无合法依据的约占到一半,费种多而杂,费率高而乱,有些地区各项税费已占到商品房成本的40%—50%。其次,还有地皮价格增长过快等原因。

商品房价格过高是制约住房销售的重要因素,降低商品房价格的“高门槛”,必须重新核定房价构成,剔除不合理的部分,严格禁止各种行为的乱收费、乱摊派、乱罚款,降低住房生产成本,切实加强价格管理;其次,在一些地方,可以推行地产租售制,把房价中一次性支付的土地费用改为按年支付。这样既能较大幅度降低房价,国家土地收益也可以得到维护。总之,通过各方通力合作,可以把房价降下来,让购房者可望又可及。

三、发展住房金融,推动住宅业发展。

住宅金融是住房经济发展的“推进器”,发达国家住房信贷业务可以占到国家信贷业务比重的40%左右,发达的住房金融可以极大地促进住房的开发,经营和消费。

我国住房金融和住房金融市场已显雏型,现正在成为住房业发展的重要筹资渠道和房改的支持系统,它在引导居民消费方向和调整消费结构等方面,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。住房金融融资结构应是生产性融资和消费性融资并行。应该拓宽住房融资渠道,政府加大资金投入,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增加住房投入,扩大公积金的覆盖面和资金规模,理顺公积金管理体制,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独立事业单位,相对独立高效率地开展公积金的归集、管理、使用和核算等工作,使公积金真正成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手段。与此同时,要积极开展住房信贷业务。当前业务重心应适度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,积极开展多形式、多层次的个人购房抵押贷款,加大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投放力度,增加贷款品种,改善贷款条件,以提高居民购买住房的支付能力,推动住房消费热点的形成和住宅业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